上图:湖北省麻城市的九龙山上矗立着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塔——“柏子塔”。这座塔始建于公元783年日斗优配,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,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。作为麻城市的地标之一,柏子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,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
要了解麻城市,首先必须认识黄冈。几十年前,黄冈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区,如今已升格为黄冈市。对于黄冈与麻城的早期历史,篇幅有限,暂且不多赘述。我们不妨从麻城对新中国的贡献谈起。1927年11月13日,湖北省黄安县(今红安县)和麻城县(今麻城市)联合超过三万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,在中国共产党“八七”会议精神的指引下,发起了黄安县城的攻占,标志着鄂豫皖地区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战斗,也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,并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,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“黄麻起义”。这场起义的骨干力量后来发展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。
上图:每到春天,麻城市龟峰镇的龟峰山上便被10万亩杜鹃花装点得如诗如画。这里的古老杜鹃花以原生态的方式自然生长,广袤的花海令人惊叹,成为荆楚大地的一大自然奇观,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。
展开剩余72%有一个可能被忽视的事实:麻城是全中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。统计数据显示日斗优配,在红军的十个战士中,就有一个来自麻城。单是在大革命时期,麻城就有超过142,000名英勇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;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,麻城更是有超过62,400人加入了红军,其中有7,000多人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。现在,在册的革命烈士人数已经达到13,251人。麻城不仅以其雄伟的历史贡献而自豪,还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,其中包括一位共和国大将、三位上将、七位中将、二十位少将,麻城的红色血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麻城县,现为麻城市,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,历史悠久。麻城县的设立可以追溯到隋朝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直至1986年5月27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麻城县,并设立麻城市,标志着麻城在行政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变革。
上图:麻城市的城区商业区,坐落在鄂、豫、皖三省交界的战略位置,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。麻城不仅是交通枢纽,还成为了周边地区经济交流的聚集点。
麻城的“拆县建市”在当时黄冈地区(如今的黄冈市)是第一次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既得益于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支持,也与麻城所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腹地位置密切相关。麻城作为交通要道,拆县建市不仅能为当地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,也能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山区县的共同富裕。
麻城建市后,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,麻城成为了黄冈市的首个交通枢纽城市。京九铁路通过麻城并设有二等站,使麻城成为了区域内的交通中枢。而麻城火车站更是成为了湖北省境内京九线的最大车站,武汉铁路局特设麻城车务段,管辖着该片区的30个车站。到了2009年,沪汉蓉(后来改名为沪渝蓉)铁路的开通,又在麻城设立了麻城北站,使得这个县级市拥有了两个火车客运站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南北、东西之间的交通枢纽地位。
除了铁路交通,麻城的公路交通也不逊色。目前,麻城市已开通了包括沪蓉高速、大广北高速、麻安高速、麻阳高速等在内的五条高速公路,这些高速公路互通枢纽的布局,使得麻城在交通网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,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如今,麻城的产业格局也日趋多元化。新型建材产业稳居麻城市的第一大产业,其次是汽配产业、健康产业、能源产业和食品饮料业。特别是麻城的菊花产业,作为“千年菊乡”,大力推动全市菊花产业的全面发展。目前,全市菊花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,年产超500亩的菊花专业村已达50个,系列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,带动了约3.2万人增收致富。
在2021年日斗优配,麻城的GDP在黄冈市10个县级市和区中排名第一。它被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民誉为“山窝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”,这一称号不仅是对麻城经济腾飞的褒扬,更是对这座城市在革命历史中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致敬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